福州大学:“五进·三送·二传承”
暑期“两学一做”不断线
根据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的部署要求,福州大学结合学校实际,组建了75支社会实践队,并成立临时党支部,深入乡村、企业、学校开展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临时党支部为核心和载体,边开展学习教育边进行社会实践,通过“五进·三送·二传承”,深入践行“两学一做”,实现学习教育和社会实践要求双落实,双丰收。
一、社会实践队进乡村社区,送去服务和文化。实践队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践行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着,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的要求,深入乡村、社区、基层考察调研,发挥专业优势,将“两学一做”与精准服务相结合。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娴熟的电商知识,为农产品销路不畅的农民出谋划策;帮助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设计文创产品,拍摄旅游宣传片、微电影;为偏远山区提供义务家电维修、安全用电知识讲座、普惠金融政策宣传、禁毒普法宣传等服务;与当地村民联合举办露天联欢晚会,丰富当地农村文化生活。
二、社会实践队进企业产业,送去技术和创意。“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福州大学发挥理工科优势,持续组织党员博士调研团、科技成果转化实践队赴产业园区、企业、众创空间调研,为当地产业、企业把脉,献计献策。与有关企业开展技术共建、平台共建,为企业解决关键性难题。福州大学泉港石化产业调研博士团连续5年,深入一线,赴宁德、三明、龙岩、泉港等地为当地企业、政府解决技术难题,切实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提供发展的思路和创意,服务地方经济、推进地方产业发展,实践队党员在服务奉献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增长了才干和本领。
三、社会实践队进学校课堂,送去知识和关爱。实践队走进偏远山村学校和特殊学校,开展一系列帮扶,送去知识和关爱。有的实践队连续5年坚持到福清市特教学校开展义务支教,并赠课外书籍和助学金,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有的实践队到山村为信息闭塞的中小学生们开展新媒体运营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现代技术与素质;有的临时党支部把“两学一做”课堂搬到乡村学校,开展针对小学生群体的特色党课教育培训——《浅谈“两学一做”,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通过轻松活泼的载体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两学一做”的内涵和要求,筑牢他们的思想根基。
四、社会实践队进红色基地,传承学习革命精神。实践队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接受红色洗礼,在实践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理性信念。实践队深入古田会议旧址、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邵武中央苏区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聆听专题报告会,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入党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在上杭古田和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县中复村,召开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党员们结合“古田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表示将把个人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中,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实践队还深入习总书记工作过的宁德地区,学习感悟宣传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摆脱贫困”“弱鸟先飞”等思想精髓,从中汲取前进力量。
五、社会实践队进文化园区,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实践队坚持校地“共建共创”,深入莆田、泉州、邵武、屏南等地,共同开展传统文化开发与保护的调研,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有的实践队赴妈祖文化发源地——湄洲岛调研妈祖文化,在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提升两岸的文化认同感中发挥积极作用;有的实践队通过一系列活动宣传泉州高甲戏、屏南四平戏、廊桥文化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的实践队专注中国好家风好家训的寻访、收集和整理,并拍摄家风家训微电影,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家训文化。
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师生党员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坚定了理想信念,补足了精神之钙,增强了服务奉献社会的素质能力,并表示将会把实践的所得所思所感化作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切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福州大学党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