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林职学院: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人民网-海外版 2019-12-13)
陈蕾羽
省级科技特派员黄梓良、黄华明深入福建昊铭现代农业发展苗木基地考察调研
福建省南平市有着“绿色金库”美誉,也是福建省最早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地区,也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南平市延平区的王台镇溪后村被称为“中国科特派第一村”。福建林职院位于该市的延平区,是福建省内唯一的林业职业院校,对深入贯彻执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专业人才、设备和技术优势。自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肩负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使命,近年来,福建林职院科技特派员奋斗在服务“三农”一线,把技术带到田间山头,把创新带到阡陌间,把科技成果辐射到“百村、千户、万人”,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为学院扎根闽北大地办好林业教育带来了机遇。
在南平市延平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示范点——福建昊铭现代农业苗木基地里,澳门新葡平台app官网党总支副书记陈剑勇、省级科技特派员黄梓良、园林系主任黄华明等一行正在进行现场调研,并与福建昊铭现代农业董事长李明忠、总经理吴志伟共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揭牌。
“公司刚成立时,仅有苗木基地1000多亩。我们从建筑行业起家,根本不懂林业专业技术,一股脑的选择了种植树葡萄、锦叶榄仁、菠萝蜜这些市场收益高,但根本不适宜当地气候的树种,2016年遭遇寒害天气让我们损失逾200万。幸好林职院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到现场勘查后,及时把冻坏的树木进行修剪、移栽,同时根据当地气候等条件因素,引进了常绿荚蒾、金叶水杉、山继红、红火球、银杏等观赏价值高、适合种植的特优品种,并对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公司解决了在绿化大苗培育大苗移植和改头换种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今公司苗木基地扩展到2136亩,还引进培育美国红枫等20多种珍稀树木和几十种常用绿化苗木。”吴志伟介绍说,“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共建,校企双方进一步精诚协作,充分发挥学院科特派团队的技术服务力量,提升在校师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到农村基层发挥专长,实现了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
实践出真知
艳阳家庭农场位于延平区洋后镇,林景扬大学毕业后接管了农场管理。由于不懂科学种植,按照父亲传统的方法,农场桔柚的树冠出现了过大交叉,产生开花链、结果链变少等问题,导致农场15亩桔柚每亩产量才4000斤,经济效益低。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福建林职院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每隔10到15天就到现场指导一次,建议农场将桔柚进行移植。将农场内的桔柚一半临时树进行移植,另外一半桔柚原地给予保留,并对保留的桔柚进行修剪。一年后艳阳家庭农场桔柚产量首次突破25万斤,产值达70万元,一年下来增收了50万余元。看到艳阳家庭农场在林职院科特派团队的指导下发生的变化,大大提高了乡亲们生产的积极性和自信心。2018年年底,有10位农民代表特地多次到校表示希望学校能够组织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他们。
福建林职院院长刘文开(左二)向学员作动员讲话
“有大专家做我们的指导,一定能赚钱。”延平区绿果缘种植合作社刘师傅朴实无华的话语里包含了乡亲们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渴望,对丰收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渴望。
2019年10月份,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与南平绿之林业、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等单位协同创新研发的杉木“带冠埋干”采穗圃新技术获得两项发明专利。该项技术将杉木采穗圃的穗条产量从14万条/亩,提高到275万条/亩,提高了近20倍。省级科技特派员周俊新老师带领福建林职院的科特派团队利用关联企业南平绿之林业的场地和技术人员条件,联合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营建了30多亩的高效采穗圃,进行了进一步的技术工艺优化、熟化,解决了“种苗不足”这一制约杉木优良无性系种苗规模化生产、推广应用的发展瓶颈问题,预计能够每年为全国杉木种苗生产企业、育苗户提供近亿条的杉木优质穗条。项目研发过程中,周俊新老师还举办了2期“杉木高效采穗圃营建及管理技术”讲座,培训了杉木苗木生产工人、农民、技术员60多人。
普及技术知识,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把现代农林业科技送到村民家里。”林职院院长刘文开说到,“2018年,学院从特色种植、花卉栽培、农产品加工等领域选拔48名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与科技推广64项,闽北超过6万人获益。2019年学校教师有106人申报科技特派员,让科技成果辐射到‘百村、千户、万人’,推动农林业提质增效,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林职院科技特派员按照农村企业的生产生活规律,制定各种灵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方式,深入到对接企业和农村,充分利用圩集和各类群众集聚等场所,采用实地操作、个案分析和面上指导等方式现场开展林业知识普及、实用技术讲解和实操方法示范。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手把手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将技术传授到农民手中。林职院科技特派员的模式倍受村民喜欢。
福建林职院依托“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专科学历教育
依托学院“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该院先后举办林农、果农、苗农、花农、竹农培训班,培养产业创新、脱贫致富能手,20年来为地方培训人员多达3000人次。通过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等科技服务活动,辐射到乡村农户,为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支持,同时还帮助贫困农户转变生产经营观念,从思想上脱贫;学会一门实用技术,拓宽了群众脱贫致富渠道。
以激励机制保障科技人才队伍
“我们要坚持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农民兄弟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福建林职院党委书记万泉表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林业技术人才。要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充分利用闽北地域优势,扎根闽北大地办好林业教育。”
林职院十分重视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落实,按照“省市县三级联动、供需精准对接”的原则,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在各类评优评先工作中,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员予以优先推荐;将科技特派员的服务质量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工作成绩直接纳入职称考评和聘任业绩内容;推荐优秀的科技特派员申报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等,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具有中级以上农村、企业急需专业技术,和有相关林业科技成果及科技服务经验的学院教师、科技人员发挥其专业特长,踊跃参加科技特派员队伍,助力农村服务脱贫致富和企业转型升级,服务闽北“乡村振兴战略”。到2019年为止,学院教师有106人申报了科技特派员,也是南平市科技特派员申报人数最多的单位。
强化科技团队力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特派员,起的是桥梁纽带的作用。科技帮扶下,充盈的不仅是农民的钱袋子,还有科技特派员的视野和技能。福建林职院的科技特派员依托学院资源和专业优势,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就组建团队攻坚克难。学院组建15个协同创新研发团队,11个技术服务团队,搭建产教研融合平台,鼓励教师主动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学院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学院还先后成立尹伟伦院士工作站、省高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森林景观植物繁育技术应用工程中心、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省级鉴定中心、林业调查设计院和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2018年共取得30多项科技成果。
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种”在了大地上,在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产业创新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身专业水平,提取了生动实例的教学素材,他们将这些素材运用到教材编写、课件制作、案例分析和教学实景,提升了整体教学水平,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新技术、新发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教学质量达到新高度。同时,许多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工作,培养了动手实操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科技下乡技术推广,学院帮助林业生产企业培养了一批具备一定科研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培养了一批新技术应用带头人。
后记:
从“百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从科技扶贫到科技强农富农。多年来,福建林职院广大师生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充分发挥学院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传播科技种子,全力推进农村技术人才培育、科技人才下基层、科技成果下基层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助力福建林区乡村振兴,促进福建林区乡村经济绿色发展、高效发展。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用科技特派员实践成果指导办好高等农林教育,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三农”事业建设和发展培养领军者与实干家,努力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种出累累硕果。
原文刊载:海外网 2019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