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院组织开展2023年“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关爱、科技支农、乡村振兴、文化服务、成才见习、民族团结、环境保护等主题,成立了15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全省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前后历时两个月,引导学院青年大学生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体验伟大变革,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2023年7月8日至7月12日,来自建筑工程系的12名青年学子组成“筑梦”社会实践团,以“探寻莆田历史文脉,追溯革命红色记忆”为主题,在系学生科科长兼团总支书记刘克芹老师、辅导员丁雨涵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莆田,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研学莆田历史文化,寻访闽中古建筑及学习古建筑保护、利用和传承模式,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守护文化根脉。
一、走进红色圣地,重温峥嵘岁月
7月9日,建筑工程系筑梦实践团一行先后来到了闽中革命烈士陵园和中共闽中第一支部旧址,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党史。
闽中是福建第一批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地区,也是党在福建开展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之一。闽中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其前身为“莆田县革命纪念碑”,以革命烈士纪念碑为主体,包括闽中革命史纪念馆、烈士碑亭等建筑。
实践团成员到达之后,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师生们深情地默哀鞠躬并献花。在建筑工程系团员青年代表林宇婷的领誓下,实践团青年重温了入团誓词,表达了对革命先烈们深切的缅怀和无比的敬仰。紧接着,实践团成员参观了闽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国家公祭日主题照片展。在参观后,实践团开展打扫陵园周边环境卫生的志愿服务行动。
下午,筑梦实践团成员来到中共闽中第一支部旧址。这里是闽中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的诞生地。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胜利道路上的艰辛和磨难,以及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深化了对党性、党史的认识,被革命先辈们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所感动。他们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奋勇前进。
二、走进民间艺术,领略文化魅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为了深入了解莆田的文化底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10日,筑梦实践团一行先后来到莆田市群众艺术馆、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和莆田市博物馆,感受莆田人文风情和民间艺术的魅力。
莆田市群众艺术馆是一座集培训、演出、展览、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馆。馆内设有培训中心、演艺中心、展览中心、非遗中心四个功能分区,分别展示了莆田的戏曲、舞蹈、音乐、美术、摄影、书法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和非遗项目。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各个展区,近距离接触莆田文化艺术,感受闽南群众艺术的韵味和活力。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他们对莆田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也对实践主题有了更多的思考。他们将继续探索莆田的文化魅力,为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筑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莆田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街区内有街巷格局保存完好的6条古街,大多为明清及现代的古建古厝。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街区内的各类古建筑和民俗展品。
继参观了莆田市群众艺术馆、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后,迎着盛夏烈日实践队员们又来到了莆田市博物馆,继续探寻莆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莆田市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设有“莆田历史文化陈列”、“莆田民俗陈列”、“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主题展”、“莆田名人陈列”、“莆田海丝文化陈列”等展厅,展示了莆田市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实践团成员们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各个展厅,欣赏各种珍贵的文物和图片,感悟党的奋斗历程和风采,了解莆田名人和海丝文化的影响力。
展览馆是历史文化的承载体,青年人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通过这次参观学习,筑梦实践团成员学习了莆田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红色文化、民俗风貌、海外交流等方面的知识。实践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莆田市的历史变迁,进一步认识莆田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加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感受到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走进历史建筑,赓续文明薪火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历史文化教育熏陶中,筑梦实践团成员在7月11日来到莆田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和东方廿五坎参观学习。
莆田木兰溪治理展示馆生动呈现了木兰溪治理的艰辛历程和丰功伟绩。展示馆以多种形式,讲述了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和推动木兰溪综合治理的珍贵历史影像,展现了木兰溪从“水患之河”到“生命之河”的华丽转身,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生动范本。
队员们在参观后表示,他们深刻认识到木兰溪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科学决策、率先垂范、久久为功的精神,不断完善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水平、保障治理效果。他们表示要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尽自己的一份力。
东方廿五坎是现今唯一一座体现涵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繁华景象的商贸建筑,见证了涵江“小上海”的历史风貌。由商人陈济泉和其两兄弟于1933年建造,上层为住宅,下层为商铺。因原有二十九间店面,后被日军炸毁四间,故名“东方廿五坎”。 这里不仅有古代砖雕、木雕、石雕等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也有《白蛇传》、《西游记》等传统文化的故事和传说。厚重敦实的红砖外墙,整齐美观的西式拱门,幽长深邃的中式长廊,中西合璧,犹如一把时光的浆,带人漫溯回上世纪的岁月。实践队员们通过参观东方廿五坎,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红砖古厝建筑文化间常怀敬畏感恩之心。
四、走进志愿服务,守护美丽城市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雷锋精神历久弥新。为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建筑工程系筑梦实践团在莆田市古建筑区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拿着扫帚、簸箕等工具,对地面的垃圾进行打扫。夏日炎炎,志愿者们还向周边的老人们送上清凉饮料。同时,志愿者们还开展了环保知识宣传,劝导大家爱护卫生环境,改变乱扔垃圾陋习,共创美满家园,共同守护这座美丽城市。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筑梦实践团还结合建筑工程系无人机测绘项目,进行了古建筑测绘建档作业。他们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卫星遥感影像、机载激光雷达影像、SLAM点云、BIM模型,对莆田市的古建筑群群众艺术馆、东方廿五坎等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多源数据的融合处理,另一方面,还将测绘与设计两项专业进行跨界融合,实现实景建模。许多蕴含地域色彩的历史建筑如今破烂不堪,急需修缮。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实践团贯彻“数字中国”战略,获取的三维模型和点云数据为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技术支撑。实践团成员们表示,通过对古建筑修缮,重新让其焕发出历史的魅力,彰显出它的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筑梦实践团的成员们走进莆田的历史文化、红色圣地、民间艺术和古建筑,感悟莆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实际行动保护和传承莆田的历史文脉。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表示,他们不仅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也提升了自我,锤炼了品格。他们将继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总书记嘱托,永远跟党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