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正文

北京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家国情怀篇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0-25   浏览:

将课程思政育人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程,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小编整理了本文汇编了北京工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家国情怀篇,内含7个案例,希望能够给予各位老师一些借鉴和帮助。


     






   
0       1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1


   



     

     

任课教师:杜家政(材料与制造学部)


   
   



     

     

案例主题:家国情怀


   



     

     

章节名称:CH5.2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第5章,第2节)


   


案例意义:      

工程力学理论涉及很多定理、定律,也涉及很多单位、符号,但大多数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为什么中国人的名字在教科书中少之又少?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讲解知识的发生过程,特别要介绍创造知识的祖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科学精神,突出中华民族的优越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本案例在讲到胡克定律的时候,必然会介绍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年-1703年),然而比胡克早1500年的中国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127年—200年)就对这一定律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不过郑玄也只是对《考工记·弓人》进行了注释,而《考工记·弓人》还可往前追溯到1000多年的西周(前1046—前771)。可见,比胡克早2500年,胡克定律的实际应用就已经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出现了,于是中国很多力学家呼吁,应将胡克定律修正为郑玄-胡克定律。

图片  





   
0         2      

     
科技报国、嵌入心田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I


   



     

     

任课教师:耿淑琴(信息学部)


     
   



     

     

案例主题:复杂嵌入式系统工程项目中的家国情怀


   



     

     

章节名称:ARM处理器硬件接口电路结构和集成思想(第3章)


   


案例意义:      

嵌入式系统是集成多国器件和芯片的软硬件系统,映射了系统科学哲学观中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和有容乃大的集成思想;嵌入式系统快速迭代和软硬件协同设计理念,映射了要以民族情怀和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全球一体化。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将会有无数的嵌入式系统终端加入物联网,这必将对传统系统产生强烈冲击。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警醒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位置来研究和学习嵌入式系统,扎实专业素养,力争科技报国。


本案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将高尚的人格与远大理想相结合,将钻研进取与坚定信念相统一,运用系统科学哲学的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嵌入式系统教育教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辨析软硬件广义泛在环境,找准泛在软硬件环境融合与矛盾呈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实现国家复兴、微电子专业蓬勃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进而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培育担当新时代建设大任的时代新人。

图片  




     
0         3        

       
数列收敛、情怀无限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工)


     



       

       

任课教师:黄秋梅(理学部)


     
     



       

       

案例主题:极限概念中的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


     



       

       

章节名称:数列无穷小与极限(第2章,第1节)


     


案例意义:        

通过介绍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的故事引出数列的定义。阿基米德应用的数学原理是几何倍增原理,让学生理解这个数学模型的可怕之处在于,如果一个数字大于或等于2,则按几何级数增加时,其倍增的速率是十分惊人的。并教育学生:依靠自身的单一资源难以获得持久的成功与发展!1永远是1,当我们战胜自己,追求更广泛的合作与发展时,我们的心境达到1+1大于2的境界时,即:当我们努力掌握和去实践倍增原理的时候,我们将具有更长久的更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我们的人生将更加辉煌!

通过芝诺悖论和庄子悖论,引出数列极限的直观解释。案例让学生了解极限的思想在公元前200年的古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用我国数学的辉煌成就来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在社会的发展中学习和传承祖先文化,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传承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案例还能让学生理解到:两个悖论背后虽蕴含了极限思想,但是他们得到的结论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是没有把问题建立在合理的逻辑之上。让学生从中悟出道理:诡辩与科学的区别在于逻辑,凡事都要讲逻辑、讲科学,否则就会变成诡辩家。高等数学正是一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朴素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的课程,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图片  




     
0         4        

       
恪守初心、甘当基石        



       

       

课程名称:路基路面工程


     



       

       

任课教师:王超(城市建设学部)


     
     



       

       

案例主题:道路工程中的中国故事


     



       

       

章节名称:路基路面工程引言(绪论)


     


案例意义:        

本案例以课程的建设发展历史为切入点,结合道路工程学科/专业的过去、现状及未来,依托道路工程领域知名专家(院士)奉献祖国、突破关键瓶颈技术难题等工程实例(“强基薄面”沥青路面设计思想、钢桥面铺装理论与实践、特殊土地区公路建设技术等),对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对新时代交通运输类人才的培养要求,教育和引导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厚植远大的交通报国理想与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交通强国”光荣使命,助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专业素养。

图片    





     
0         5        

       
直面现实、报国图强        



       

       

课程名称:半导体材料及工艺


     



       

       

任课教师:王如志(材料与制造学部)


     
     



       

       

案例主题:从半导体材料工艺的历史与现状中感受爱国情怀


     



       

       

章节名称:半导体材料概述-半导器件发展史(第1章,第2节)


     


案例意义:        

在全国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本课程以网络在线的方式授课,采用了“叙事论人,家国情怀,以大抓小,从浅入深”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半导体材料及工艺中的一些定义、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引入近年来中美贸易战中的半导体芯片“卡脖子”事件,介绍半导体材料名词及相关历史人物,特别强调半导体材料发展中做出世界性突出贡献的中国半导体奠基人黄昆等物理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科研条件,回归祖国,甘于清贫,努力奋斗,为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课堂互动教学方式,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气氛融洽热烈。在每堂课的开始阶段,结合知识点,讲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最新前沿与发展现状并结合在线课堂小测试与知识抢答,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热爱与兴趣,使其逐步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从学习知识到勇于创新。


通过互动了解同学们学习半导体材料及工艺这门课的求知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引导,实例说明等方式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与兴趣,鼓励自由发言,提出创新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意识。同时,始终穿插“思政”教育,让学生明白该门课程对家、对国甚至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深远影响。


在课后的微信互动群或在线课程学习交流中,时常鼓励大家,在特殊时期努力学习,为中国早日战胜疫情而加油!同时,期待大家奋发图强,再接再厉,努力学好半导体材料及工艺,为提升中国半导体技术水平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国不再为被别人“卡脖子”而奋斗,为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图片  





     
0         6        

       
赤胆忠诚、科技强国        



       

       

课程名称:电磁场与电磁波


     



       

       

任课教师:陈华敏(信息学部)


     
     



       

       

案例主题:我国学者在微波领域的贡献


     



       

       

章节名称:浅谈电磁学(绪论)


     


案例意义:        

本案例通过介绍该课程领域的我国古代人物、革命先烈、当代科学家,以及电磁学在我国先进装备上的应用,在为学生奠定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强国信心、报国赤诚和科学精神,如:

1. 介绍我国古代在电磁学领域的发现和应用,让学生们了解我国古代在电磁应用和发展方面的贡献;

2. 介绍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先烈利用电磁波技术为抗战胜利所做出的贡献;我国磁悬浮列车、歼-20等的发展,向学生展示我国一直在民族独立、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奋发前行;

3. 追忆林为干院士在微波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爱生如子,竭力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感人事迹,展现老一辈科学家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操和美德,指导学生学习和弘扬林院士“生命不息、创新不止”的学术精神和“赤胆忠诚、科技报国”的爱国精神。

4. 介绍中国科学家们在微波领域对世界的贡献,彰显中华民族在科技崛起、复兴道路上的卓越成就。

5. 以校内学生基于电磁理论的科技实验为例,消除学生对科技实验和科技创新的恐惧感,激发他们对科技的探究热情。

图片  




     
0         7        

       
报国初心、爱国情怀        



       

       

课程名称:交通工程导论(双语)


     



       

       

任课教师:柳堤(城市建设学部)


     
     



       

       

案例主题:增强“四个自信”,提升认同意识


     



       

       

章节名称::Development of Traffic Engineering in China (第1章)


     


案例意义:        

“交通工程导论(双语)”的课程思政,要切实把“四个自信”融入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过程当中,在潜移默化中锻造和锤炼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价值观,鼓励学生把自身专业前途与党和国家发展需求紧密联系,为建设交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