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院组织开展2023年“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关爱、科技支农、乡村振兴、文化服务、成才见习、民族团结、环境保护等主题,成立了15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全省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前后历时两个月,引导学院青年大学生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体验伟大变革,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前言
7月6日至9日由交通工程系学生科科长兼团总支书记李建文老师、辅导员林秀琴老师带队、部分学生代表组成的交通工程系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三明市泰宁县、将乐县常口村深入调研,感悟一砖一瓦,重温峥嵘岁月,聚焦绿色业态,串联田园画卷。
第一站
重温入党誓词,铭记革命历史
7月6日下午,实践团队携手走进泰宁县英勇东方军主题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纪念馆设置了《中央苏区 向东挺进》《出征东方 移师泰宁》《挥师东进 挺进闽北》《重新组建再征入闽》《泰宁苏区--中央苏区向东挺进战略门户》五个篇章,以珍贵而详实的历史照片、历史文物、历史档案等,通过图文展示、文物展览、VR/AR场景体验等展陈手段,展示了东方军两次入闽及泰宁革命的光辉历史,彰扬了东方军为闽西北尤其是三明全域苏区县的建立做出的巨大贡献,讴歌了彭德怀、滕代远等东方军领导的丰功伟绩。
李建文老师领誓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深入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泰宁的红色岁月,继承弘扬中国共产党党员不畏牺牲、不怕艰苦的革命精神,实践队员们一致认为当铭记历史,立足当下,用青春建功新时代,用热血续写新华章。
第二站
追寻先辈足迹,沐浴红色文化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追寻伟大足迹,构建伟大梦想,交通工程系社会实践队于7月7日上午走进红军街。街口的红军赋铜群雕是2008年落成揭幕的,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等开国元勋后代参加了揭幕仪式,在李建文老师的介绍中得知,这组铜雕主要表现了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泰宁发生的“大洋嶂阻击战”的场景,这场战役是泰宁县的五场大规模战役之一,被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誉为“应该占着中国工农红军以少胜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随后实践队走进一条明清风格的古巷,当地人称为红军街。红军街老墙上的那些口号、标语见证着那段光荣岁月。“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只有武装动员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用武装拥护苏联”满墙镌刻的红色记忆,就像传唱革命歌谣般,“油菜开花七寸心,剪掉辫子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岁,牺牲性命也甘心”三千泰宁英雄儿女就是从这条古城小街踏上革命征程。
第三站
聆听历史脉搏,重温峥嵘岁月
7月7日下午交通工程系社会实践队走进陈家大院,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1933年8月中旬,朱德、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指挥部从江西东移,抵达泰宁,便在这陈家大院里指挥红军“赤化千里,筹款百万”。陈家大院面宽16.65米,进深45米,面积750余平方米。朱德住后厅左侧,周恩来住前厅左侧,杨尚昆卧室紧挨周政委,院后山坡上有一个简易防空洞,以备战时之需。
离红军总部不远的一口古井,原名“儒学井”,红军驻扎陈家大院时吃用从此井取水,后易名“红军井”。朱德、周恩来等首长日理万机,还常常带着战士们走街串户,嘘寒问暖,帮助老百姓挑水、砍柴。如此鱼水情深,至今还是佳话。在这里师生们看到了一幕幕生动感人的战斗场景和珍贵详实的历史资料,真切感受到红色基因的深厚内涵与革命先辈们不畏牺牲,奋发进取的革命精神。
第四站
追思先烈,告慰英灵
泰宁是全国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是中央苏区向东挺进的战略门户,拥有厚重的红色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为铭记历史、激励后人,泰宁县委、县政府于1986年4月在城区炉峰山东南面半山坡修建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7月8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泰宁县炉峰山公园,祭奠英烈,告慰英灵,炉峰山虽小但却是泰宁县的“龙脉”,它承载了太多革命战争年代永垂不朽的红色记忆。实践队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登顶炉峰山,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庄严肃立,向英烈鞠躬默哀,依次瞻仰烈士纪念碑烈士雕像,接受红色教育洗礼。
第五站
触摸红色印记,淬取信仰之力
“红军战壕”寂静无声,但战壕里那一道道深深的战痕,清晰地印刻着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奋勇顽强的激烈抗争,展现着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李建文老师给实践团队介绍到“泰宁县是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在这期间,其境内主力红军与国民党打了五场系列阻击战。其中陈树湘率领的红34师为了泰宁县城保卫战而构筑战壕,以防御国民党军队的猛烈进攻,通过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战役胜利。”
实践队队员感触颇深,大家一致认为新时代青年更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实践队队员们表示将沿着先烈们的光辉足迹, 矢志不渝奋斗,创造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第六站
走青山绿水路,思乡村振兴道
党的二十大以来,“两山”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在全国落地生根,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南。三明市将乐县作为“两山”理论的孕育地和实践地,始终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于全县的发展建设之中,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7月9日,交通工程系“三下乡”实践团队来到中国碳票第一村——常口村参观学习。常口村位于闽西北革命老区,实践队在当地向导的介绍下首先来到初心馆,大家在这里认真学习领会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调研时提出的“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等重要指示精神,聆听“一碗擂茶映初心”的故事,了解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常口村党支部党建引领生态富民强村取得的一系列发展成就,深刻感悟常口村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独特意义。
通过初心馆队员们了解到1997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常口村调研农村奔小康工作,他站在村口,他望着金溪环绕的葱茏青山语重心长的告诉大家“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你们要关心村子的发展,邻里间要和睦,要重视教育”常口村村委会将习近平的嘱托总结成72字的村规民约刻在碑上,立在村头,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6年过去了,不变的是青山绿水,变的是村容村貌还有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映照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随后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两山学堂”详细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髓和三明市绿色发展实践成果。之后在当地导游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从理论走向田间地头,来到生态实践基地,了解生态富民,学习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最后在村民家品尝了远近闻名的擂茶。
通过此次深入常口村,师生们纷纷表示,常口村把小小的碳票变成了真金白银,不仅绿了生态还富了村民们的口袋,真正做到了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之路。
新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青年人正逢其时。 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队员学习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泰宁县的红色岁月和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同时切实感受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一方丹山碧水,造就灵秀常口的美好田园画卷。实践团队队员将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紧跟时代脚步,握紧前辈手中结果的时代接力棒,紧密联系在党中央周围,跑好时代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