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
曾是中国古代的
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心
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起点
几千年的历史沉淀
给西安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而西安鼓乐
凭借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文化内涵
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
据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公布的
5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中
我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西安鼓乐入选其中
据了解,自2006年起至今,13年时间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有1372个。为总结各地宝贵经验,充分发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的示范引领作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开展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遴选工作。案例旨在遴选出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能够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能够根据项目类别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保护措施,增强传承活力的优秀保护实践案例。
而西安鼓乐
于2006年5月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经过这些年的保护
西安鼓乐多次走出国门
更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出
西安鼓乐又称长安古乐,起源于隋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大型鼓吹乐,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中国古代的交响乐”。其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至今仍使用着唐、宋时期俗字谱的记谱方式,又被称为是破解中国古代音乐史众多谜团的一把钥匙,对于研究、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历史上,西安鼓乐乐社众多。解放初,西安地区有乐社四五十家,每到演出季节,大街小巷,彩旗飘扬,笙管齐奏,鼓乐齐鸣,一派热闹景象。随着时代的变迁,乐社逐渐消散减少,目前仍在活动的民间传统鼓乐社有都城隍庙鼓乐社、何家营鼓乐社、南集贤东村鼓乐社、南集贤西村鼓乐社、东仓鼓乐社、大吉昌鼓乐社等。乐社成员包括农民、教师、退休工人、学生等。这些乐社都有自己严格的师承关系,代代相传。
距西安市区60多公里的周至县集贤镇,镇域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其中,集贤鼓乐作为西安鼓乐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历史悠久,古朴典雅而闻名中外。如今,集贤鼓乐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顾景昭、田中禾的坚守下,鼓乐乐谱、技艺得到保存,一批年轻人的加入,更是让这一古老的音乐重新焕发新彩。
据周至县南集贤东村乐社鼓乐代表人顾景昭介绍,“南集贤东村鼓乐乐器种类分为打击乐器和旋律乐器两大类共二十多种。打击乐器有:大阵鼓、坐堂鼓、月鼓、战鼓、斗鼓等。”
自2004年4月,文化部就将西安鼓乐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专业试点项目”。2006年5月,国务院将西安鼓乐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西安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
西安鼓乐的抢救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乐社和传承人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有声有色
西安鼓乐进京演出、出国交流也产生了较大反响
相信在未来,西安鼓乐文化
必将蓬勃发展、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