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是国家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更是以生为本的充满爱的有温度的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教育才会有温度,才能引领受教育者成长。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对人个性的彰显、现实的关切和发展的关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政治教导、心理疏导和道德品质引导的教育。要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针对性、亲和力与实效性,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温度”。
坚持以生为本、协同育人
大学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对象,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参与主体。让思政教育“有温度”的前提和关键,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
“有温度”的高校思政教育要将大学生视为具有主体地位的教育参与者,尊重他们的独立主体、独立个性、独立思想和独立诉求,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使被动受教育转变为自我教育,切实提升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参与感、需求感与获得感。
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到大学生群体身上,进一步凝聚各部门各方面思想共识与利益诉求,进一步整合育人资源,充分发挥各育人主体优势,有效激发思政教育的内生力和创造力,形成权为学生所系、情为学生所依、利为学生所谋的思政教育向心力,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具关爱、更有温度,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
坚持以爱为心、大爱无疆
大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志向的青年人,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兴趣爱好广泛、个人发展诉求多元多样。“有温度”的思政教育坚持以爱为心,就是要求思政工作者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带着感情、带着温度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关心关爱,使大学生感受到大学的温暖。
一方面,“有温度”的思政教育既重视群体性教育引导,以整体素质提升为目标,又重视分众化教育教学,以个性化发展为导向,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将问题学生的转化和成长作为重要内容而不是包袱。
另一方面,“有温度”的思政教育既深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回应他们的现实关切,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升学、就业等各种现实难题,又触及他们的思想和灵魂,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关爱和有温度的教化引导,激发他们成长的内生动力,让他们的内心更加丰富、人格更加健全、人生更加出彩。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育才
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有温度”的高校思政教育,要求以学生多样化的个性特点为基础,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成长发展诉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宗旨,遵循思政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五育并举”教育体系。
坚持德育铸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品质教育为基础,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全面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通过培养高尚道德积聚向上向善的无穷力量。
坚持智育求真。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加强学风建设与学业辅导,举办科学节、文化节等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及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强化专业指导与科研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能力。
坚持体育强身。完善体育课程设置,组建多门类体育俱乐部,举办多类别体育赛事,举行体育节、运动会等特色活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健将,锻炼身体、锤炼意志、强健体魄,提升学生体能素质。
坚持美育怡情。成立美育中心,开设美育课程,举办美育节、音乐节、艺术节等特色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与生产,全面提升大学生美育素质与创造美的能力。
坚持劳育为荣。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发明、生产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创新创业等劳动活动,培养扎实的劳动知识、娴熟的劳动技能与勤奋的劳动习惯。通过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培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