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林业教育史上新的里程碑——记林业部福州林校筹建及办学历程
发布者:陈传馨     发布时间:2013-03-28

澳门新葡平台app官网的前身林业部福州林校,创于1953年。它的兴办,标志着我省林业教育突破森林系(科)长期附设在农业院校的落后局面,开创林业院校自主培育各类林业人才的新纪元。对承前启后,发展原福建林校和繁荣升格后的福建林职院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题记

福建地处中、南亚热带,为南方多山多林省份。据《福建森林简史》记载:至清末和民国时期,闽江及上游三大支流、汀江及九龙江流域森林资源仍很丰富,只因当时 政府无能,缺乏管理机构和技术人员,造成私有林经营粗放,公有林失管,采伐无度,林产工业几乎空白;查考《福建林业志》:林业教育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办有福州农业别科,开设林学课程。1913年曾办过福建农林学校,1930年后改办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并先后在集美、南平、龙岩办过私立和公立农校,断断续续设有林科,学生甚少。直至1945年,较稳定办有福州、龙岩农校设林科,设备简陋,学生数仍很少;1940年,我省发展高教,在永安创办省立农学院设森林系,至1949年,毕业六届仅23人。

一、兴办部属林校 选址福州北园

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党和国家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林业部卓有远见,先于1952年兴办东北、北京、南京三所林学院;继于1953年, 为满足国家“一五”林业建设需要,又和农业部、高教部联合制定中等农林学校调整方案,将全国农业学校的林科分出独立建校,决定首批在全国重点林区的辽宁、 吉林、四川、福建、浙江、湖南等省兴办部属林校。我省接通知后,由省农业厅、省林业局(后改厅)、省教育厅迅速决策,归并福州、龙岩、建阳三所农校现有林 科,成立林业部福州林校。喜讯传开,得到各农校支持、林科师生拥护。与此同时,在省有关部门协调下,决定选址仓山区盖山镇北园村,占地50余亩,并于4月初选调老干部郭国柱任校长。他原籍山西,1938年 参加革命,南下福建后,任松溪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郭校长到校后,即调配十位各有所长的同志组成林校筹建处,下分教务组和基建后勤组。(一)教务组由傅 晖、卢成林、陈传馨三人分工筹备。这三位可谓是“老中青”结合。就我所知:傅晖是位老学者,早年北京大学林科毕业,参加过“五四”运动,解放前曾任省高农 校长,这次调福州林校任教务处副主任;卢成林系中年学者,1944年毕业于福建省立农学院森林系,曾留院当助教,后调福建省农事试验场任技士和福州农校任林科主任,调林校为教务处主办;本人则为1953年大学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二)基建后勤组:王肇绥为基建主办,林荣寿为校会计,郭健(女)为出纳、梁敬齐为事务员,张俊英为保管员等。

林业部高度重视福建林区兴办福州林校,1953年直拨建校专款50万元。因省截留15万元,实到资金35万元。经研究决定基建30万元,购买图书仪器设备5万元。在此同时林业部又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四省应届本科生中统配7名直派福州林校任教,除陈传馨留林校参加建校筹备外,林思明、王学誏、倪传彪、冯诗根、宋近绂、程孝智六位老师暂安排赴福州、建阳、龙溪、莆田四所农校执教半年。

北园兴学,基建是主体,根据校址地形和投资额度,特选当时实力最强的省第一建筑公司承包设计与施工。首期安排建设五幢二层楼房,包括办公楼、教学楼、实验馆和两座师生宿舍及附属工程厨房、竹棚膳厅(兼礼堂用)。其中,教室楼标准教室12间,实验楼标准实验室8间。在近1953年国庆时,省里调赵守经同志来校任总务处主任。他原籍山西,也是1938年参加革命,南下福建后,曾任将乐县秘书,后调省委政策研究室任职。他的到校,加强林校基建与后勤领导。工程经紧张施工,于1953年底如期交付使用。

为方便筹备教务及采购图书、仪器、设备,卢成林和我二人于1953年8月 就暂住在林业厅(南街花巷)对面塔巷民房办公。这期间,卢成林主要参观几所老中专教学管理与教务安排、筹措专业设置与设课、师资配备、教材选择等;我则跑 教学仪器公司、医药公司订购理化、土壤、生物、测量、育种等贵重仪器、仪表、器皿、药品、器材、标本和图书馆常用的社科和自然科学参考书。约在1953年10月份,林业部又派来一位俄语老师钱大匡,他暂无教学任务,便协助预定学校阅览室的各类杂志、报刊。直至12月中旬,我们三人结束在城区筹备,搬回北园上班。这时开学在即,学校安排我和钱大匡老师分别兼任实验馆和图书馆主任,又急从福州农校调来教务员杨子介,专职编排课程表、建立教务档案等。就这样,我们几个同志日夜兼程,初步完成教务筹备事宜。

二、接收三校林科 隆重宣布开学

1953年底,遵照上级指示,我们抓紧接收三农校林科归并工作。在省农业厅农教处负责同志陪同下,郭校长亲自到福州农校,卢成林和陈传馨分别到龙岩、建阳农校办理林科师生移接交手续,顺利达成协议。

1954年2月10日,福州林校迎来三农校林科报到的老师、干部共30名,学生(含一、二、三年级9个班)近400人。其中福州农校并来的老师占总数一半,还调配团干、生管、仪器和图书管理员,对刚办的林校支持很大。就我所知,三农校来的教师中,许多人资质很高。如林祜光, 系留日的林学家,曾任过南京中山陵园林管理处主任;许文锵曾任过原东南大学国文教授;林家禄早年毕业著名浙江大学,曾任我省福安农校校长;刘必魁曾参加国 家考试院法学高等考试通过;以及陈守为、江浩、陈永淼等,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毕业厦大生物系和林学系的梁慧文,周宏林,王金硼、庄希钟以及福建师院毕业的陈浴波、方金藤等都属骨干教师。加上由林业部直派冯诗根、宋近绂等7名青年老师和一位俄语翻译,优化了新办林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恰在此时,省里又选调曾梅生同志来校任团委书记兼政治课老师,他系解放前参加地下党,曾任过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的秘书,他的到校,增强了党团工作的领导力量,对促进学校德育,起着很大作用。

春满八闽,1954年2月15日,福州林校成立大会在竹棚膳厅举行,省厅领导到会祝贺。郭国柱校长作重要讲话:他 指出创办林校是林业教育发展的创举与新里程碑,介绍了艰辛的筹建过程,提出办学宗旨与发展方向,强调师生不分来向,真诚团结,以革命精神办好新型林校。成 立大会给师生极大鼓舞,反响热烈。会后,后任林校教务主任卢成林当即咏诗:“五三入学三农校,福州建阳和龙岩;五四合并北园山,福州林校诞生地”,抒发了 学林爱林的情怀,愿与师生共创美好校园。

三、学习苏联经验 强调联系国情

“春 风化雨育英才,建设林业任在肩”。沐浴着共和国曙光,部办的荣誉、崭新的校舍,师生教学情绪高昂。老师们很敬业,表示要“用心教”,学生们决心“拼命 学”,原因是这时教师已实行工薪制,学生免学费还包吃饭,大家无忧无虑,可专心教学。但也面临我国职业教育底子薄、缺乏经验。因此,郭校长根据当时学苏联 的潮流,向教师提出,既要借助苏联模式办学,又要重在联系国情、省情。为此:

(一)1954上半年:教务处本着学苏联、力求中国化,重点抓以下两项:

明确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根据“一五”林业方针:“大力造林、普遍护林、合理森林采伐利用”,学校结合本省实际,确定先设造林和森林经营两个专业,其目标:培养在林业工程师领导下的技术员。

制 定教学计划:按不同专业、学制三年要求,分六学期以表格形式体现课程设置,明确设课分三层次:普通课有语、数、理、化、植物、体育、外语;专业基础课主要 为林学概论、土壤、树木学、测量、测树等;专业课则为造林、森林保护、森林经理、森林利用、林业经济、林业政策。三年设课总数控制在26-28门,周学时以30-34为准。还规定:凡基础课的教学实习每门安排1-2周,专业课安排为期二个月的生产实习。

(二)1954下半年:省里调来参加过地下党、原莆田农校副校长黄吉星到林校任教务副校长兼教务处主任,他的到任,加强对教学全面领导。因此,第二学期本着学苏联、力求省情化,重点抓三项:

教 材建设:除普通课可选择适当课本供应外,基础专业课包括林学概论、测树、甚至土壤及专业课的森林经理、林业经济等多采用苏联译本。为此,学校要求老师们要 结合国情、省情,自编补充材料或讲义。还要求教师上课前要写授课计划,简称“教案”,并须在授课前经教研组长审批,方能进课堂。此时,教研也常围绕教材编 写开经验交流会。教法上,当时总结推广了语文老师陈浴波的“染情、添趣”、数学老师刘必魁的“推理法”、植物老师梁慧文的“现场比较法”等的经验。

重视实验环节:学校的实验馆,设仪器室和7个实验室,内配有器材、药剂、标本、模型。要求各课程实验项目必须在实验室完成,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并由老师评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鼓励安排现场教学,如植物、树木、土壤可综合到近郊结合现场采集与制作标本,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学到操作本领。

考试实行“四级评分法”,每到学期与学年考,除考查课外,均列为考试课。凡考试课均实行面试,评分等级分: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等。由教师预先出考签,每签三道题,硬软兼施。考试时按顺序进场抽签,后在候考室准备10-15分钟,待老师叫号时入场。考试由主考主持,另有2位副主考。根据学生答辩质量,当场给学生评分。

四、备战迁址过渡 教学稳步提升

福州与台湾一水之隔,学校自开办后,社会环境安定,教学运作正常,唯常受台方国民党飞机空袭,时遭扫射甚至轰炸。这期间,每遇敌机入侵,师生就分散躲到后山果园,边防空边上课,这样坚持有一年之久。1955年1月20日,正当学期大考,敌机成群盘旋榕城,顿时疯狂投弹滥炸,台江一带陷入火海。那时福州多为木屋,火势迅猛,由下午烧到清晨4时许,据当时公告,受灾万户,灾民近4万余人,酿成罕见灾难。

这次福州被炸,引起中央高度警惕,随即决定加强空军阻击力量。因林校紧靠义序机场,上级命令立即腾出校舍,让空军指挥单位入住,限一周内迁出。此时约是三月初,一向省林干校借用仓山太平巷1幢两层办公楼、1幢三层学员宿舍,二由部队让出附近3幢营房为教室、实验室和教工宿舍。就这样在军车帮助下,一周完成搬迁。为使学校不受或少受影响,校领导加强对师生革命精神和国防意识教育,稳定师生情绪,确保部办林校形象。在过渡办学一年半中,学校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力求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主要工作:

(一)整修借用部队的营房,按教室、实验室要求,加以分隔与布置,同时安顿好近500名师生住宿。

(二)健全教学组织,成立造林和森林经营两个专业科,任务是全面管理本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科主任先后由王金硼、庄希钟、陈传馨担任;同时设政语体、数理化、专业基础课和造林、森林经营5个学科委员会,其任务组织教师制定学期与课时授课计划、开展教学检查、教研活动及教学评估等。这一年间,还重视充实师资力量,从山东农学院、上海华师大、福建农学院及厦门大学、福建师院应届毕业生中遴选徐濂泉、郭玉华、郑元英、张秉刚、陈国杨、李希英、黄兰英等来校任专业课和普通课教师;派出骨干教师庄希钟、林思明、冯诗根分别到高校进修高新科技,以适应提升教学的日益需求。

(三)加强教学与生产实习,接收南屿林场为校教学林场。该场早在1933年由留美林学硕士李先才教授倡办,其中因引种美洲南方松150亩而声誉倍增。我校接管时,面积约千余亩,场部设在五凤里,下有两个作业点,主要经营杉、松等用材林,由林校派林思明老师兼任场长、詹福兴为主办技术员,配有业务员及职工含临时工10余人。

林校接收林场后,大大有利师生下场教学和生产实习。据回忆,当时除植被、土壤垂直分布到鼓山调查外,其他课程如测量、测树等的教学实习和造林、森林经营的调查规划,多都在本校南屿林场完成。

(四)正常教学同时,于1956年初,新选校址南平天麟山,着手建设新校舍,准备暑期北迁。

五、毕业三届校友 树榜样扬校誉

部属福州林校历经三年艰辛创业,共毕业三届学生计369人。其中:1954届88人,保送升学福建农学院12人,分配到省林野调查队(后改林勘院)22人,其他安排到省厅及地(市)县林业单位;1955届毕业66人,因春季毕业,没有升学任务,分配到省厅10人,到林野调查队40人,其余到基层;1956届毕业215人,保送升学南京林学院10人、福建农学院6人、留林校培养师资20人,其他到省、地(市)县林业系统工作。首批三届校友出校门后,不负母校重托,他们情系青山,靠胆略、拼搏、创业,为绿染八闽建功立业,赢得社会认可。涌现厅级干部4人;教授、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含副高)、处级干部近50人;担任科级、场级、工程师级逾百人;还有许多校友荣获部、省各类荣誉称号,为母校树形象、扬校风。下面简叙部分杰出校友业绩,仅参考:

(1)1954届校友:陈子诚,福建省农业银行行长、党组书记、省人大常委。他毕业南京农大农经系后,刻苦攻关成为知名的农村金融专家,曾创新许多金融管理经验,选任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副会长;李友恭,福建林学院教授、森林昆虫学家,出版多部专著,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三等奖12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以下简称“国贴”);汤秀莲(女)研究员,享受“国贴”,原在中国林科院任职,后调江苏省农科院从事桃新品种选育研究,主持过国家和省、部级攻关课题10项,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部、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9项,成果卓著;赖天德,系北京体育大学编审(正高),主张走学者与编辑相结合道路,长期任《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撰写特约评论70多篇,出版《体育改革研究》文集等专著;张炳荣为龙岩市林业局副总工程师,论文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傅先庆为省教育厅高教研究员,发表论文100多篇,著有《教育创新的求索》及主撰《林业社会学》等共7部出版;曾继明,系邵武市政协副主席,曾任市林委主任、高级工程师,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造林绿化模范”等。

(二)1955届校友:包应森,毕业后献身林业行政事业,先后任省林业厅党组书记、省人大常委、教授级高工、现任省林业老科协名誉会长;郭杰炎,复旦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市微生物学会秘书长、咨询委员会主任,发表微生物、发酵工程、病毒学论文60余篇,参与编译著作10余本。主持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工业乳糖酶”研制、填补国内空白,参与完成猪O型口蹄疫病毒基因工程疫研制、获中国专利,先后获教育部、轻工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阮益初,龙岩市园林管理处书记,教授级高工,曾在省厅洋口林场任场长,长期从事“杉木良种选育”和“杉木抚育间伐”系列研究,论文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享受“国贴”;沈集增,龙岩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长期研究“森林病虫害防治”有功,荣获“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陈建诚,省林业厅副处长,教授级高工,现任省林业老科协常务副秘书长。

(三)1956届 校友:林子利,任福建省委老干局副局长,现兼省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省老科协副会长等职,致力“老龄化社会问题”研究,成果丰厚;张寿标,三明市人大副 主任,曾长期任三明林委主任、高级工程师,是全国闻名的三明林业实验区开拓者,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林有润,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植物学家,他钟情“菊科蒿属和绢蒿属系统分类研究”,跑遍全国各省、区采集标本和到英、美、法、印等10多个国家标本馆查阅与鉴定20多万份标本,创造性地将世界蒿属区划为3亚区、9组,他的创见与成就,多次在国际学术会上作主旨发言,还完成得奖的《中国植物志》有关章节编著任务;吴新华,福建林学院教授、林产工业系副主任,长期研究“活性炭”,发表许多论著,多次参加国际会议交流,享受“国贴”;冯秉瑞,福建省台办处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致力于历史小说和传记文学的创作,著有“曾乾焕传奇”等8部 长篇小说,在国内和香港出版,是位历史小说家;还有南京林业大学教授薛贤清与阙国宁,福建林学院研究员何智英和黄克福、张庆华两位享受“国贴”的副教授 等,他们一生奉献高等教育,论著丰硕,以及福建省科委副研究员张声榜潜心研究国内外科技情报和福建日报社高级记者杨华芳长期探索“三农”问题所作贡献,都 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纵 观福州林校三年办学实践和现年接近八旬的三届老校友的成就、社会贡献,给我深深的启示,那就是:科学是生产力,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因为知识形态的再生 产,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借此机会,我寄希望林业教育工作者,既坚持以德为先,重对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用更多的爱和希望感染学生。祝愿福建林职院在 传承“北园”创业与“天麟”精神的基础上,不断跨越,创造性续写林业高教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系原福建林业学校第三任校长)

学校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金山路140号 (天麟校区)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海瑞路1号(江南校区)

版权所有:澳门新葡平台app官网校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