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月27日晚上,信息工程系在信工楼408成功开展了《海的尽头是草原》的观影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数名师生参与,通过影片重温历史温情,感悟民族大爱,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展现跨越山海的人间大爱,引发青年学子对家国使命与民族情感的深刻思考。

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由尔冬升执导,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末,内蒙古牧民无私收养南方孤儿的故事。影片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草原人民的淳朴善良和跨越地域、血缘的民族深情,传递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主题。


活动现场,同学们沉浸于影片感人的情节中,不少人为片中无私的母爱和民族团结的情谊动容。观影结束后,主办方组织了交流分享会,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影片的理解与感悟:
1.(大数据2301)俞欣熔:看《海的尽头是草原》,我被深深触动。它以“三千孤儿入内蒙”为背景,讲述杜思珩等孩子在草原的经历。从最初的水土不服、满心抗拒,到后来融入家庭,情感真挚动人。那木汗舍身相救、草原家庭的包容,让我看到人性的至善至美 ,也感受到跨越血缘与地域的深厚情谊。
2.(大数据2402)陈小芊:《海的尽头是草原》用克制的镜头语言,在草原与海峡间编织出厚重的历史记忆。影片通过"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事件,展现了超越血缘的民族大爱。草原母亲用乳汁哺育了南方的孩子,而岁月最终让离散的亲情在辽阔牧场上重逢。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历史伤痛的温柔抚慰,更是对人性光辉的深情礼赞——最荒凉的戈壁也能开出最美的生命之花。
3.(软件技术2302)陈怡静:看《海的尽头是草原》,我深深触动。影片基于“三千孤儿入蒙古”真实事件改编,质朴呈现草原人民的善良与大爱。那木汗为救妹妹陷入流沙,母亲阿云嘎强忍悲痛继续守护,这些情节直戳泪点,让人看到跨越地域与血缘的深厚亲情 ,也感受到人性至善的光辉。
本次活动是信息工程系主题团日的延伸,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课,激励青年学子传承民族大爱,携手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后续还将开展更多相关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多元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
(图/信息工程系 文/王海伦 初审/吴文杰 复审/范秋叶 终审/华建祥)